面授网校直播| 招考信息备考指导开课通知| 分校公告新闻快讯 |Q群微信号微博号图书

  • 在线客服咨询
    呼伦贝尔 咨询
    兴安盟 咨询
    通辽 咨询
    赤峰 咨询
    锡盟 咨询
    乌兰察布 咨询
    呼和浩特 咨询
    包头 咨询
    鄂尔多斯 咨询
    乌海 咨询
    巴彦淖尔 咨询
    阿拉善盟 咨询
  • 当前位置:通辽人事考试 > 内蒙古公务员 > 备考指导 >

    阅读模式

  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教育的“智”与“温”(2)

    2020-04-13 10:42 通辽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:华图教育 刷题模考 微信号 微信群


    goin添加好友 领取资料

      参考文章

      头环监控上课走神:“金箍棒”或“紧箍咒”?

      迎接新一天的学习,这些孩子们首先做的不是打开课本,而是点亮头环。上课铃一响,前额、耳后的三个电极,采集每个人的脑电波,分析之后实时显示在老师和家长的电脑手机上。开发者称,借助既有的数据模型,大人们可以时刻掌握学生们的精神状态,谁在走神,立刻暴露。消息一出,质疑不少。有教育专家说,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只是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,以此为据指导教学,未免舍本逐末。

      新技术确实改变着生活。给贫困生饭卡精准存入补贴、用智能技术帮助残疾人复健、“智慧社区”轻松实现物业公司日常管理的众多功能……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脑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,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此。然而,诸如用装有GPS芯片的校服避免上课迟到、用表情识别系统判断学生学习状态,这些带有争议的技术尝试,却值得我们投去审慎的目光。值得欣慰的是,技术面前个人自由怎样安放、用户的隐私权应该如何保护、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是否必要、敏感数据的储存能否让人放心,这些我们曾经聊过的话题,也正在广泛地讨论中,形塑着信息时代新的社会伦理规范。关于技术的边界、权利的范围、个人的保护等,问题不断出现,共识却也在不断形成。

      科技离不开伦理的导航,伦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,这才是一种良性的互动,共同助推人类社会的前行。最近杭州法院受理了“人脸识别”第一案。某大学张教授早前购买了当地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,按照要求,他在购卡时登记了指纹信息,防止卡片盗用。最近,公园通知他,指纹识别升级为人脸识别,必须登记面部信息才能继续使用。公园是否构成侵权,法院尚未宣判,但技术不能被滥用,已然成为社会共识。

      回到监控上课走神的头环运用,与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可靠不同,“脑电波识别”聚讼纷纭,走入课堂是否已有验证和授权?与精专法律的大学教授不同,未成年的小学生们打开头环的一刻,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?假如自己被数据批评,又是否有能力解释辩驳?一句话,当成年人对技术尚没有全盘把握的时候,将它运用到课堂之中、孩子身上,更需慎之又慎。

      有一种观点认为,人工智能时代最不担心失业的职业,教师可居其一。因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,这个古老职业的从事者依然会是以人心换人心的燃灯者。毕竟,面对天资不同、秉性不一的孩子,很难用几个指标和一套模型定义和教育。唯有耐心、用心的老师,才能因材施教、因势利导。这是教育的魅力,更是我们区别于机器、高扬人性光辉的关键。在这个意义上,想要通过技术,为教育找到一根横扫困难的“金箍棒”,或许只能得到束缚人才发展的“紧箍咒”。学习好,学生需要专注力;教育好,课堂更需要吸引力。

      2024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用书推荐 2024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用书+网课+题本

      本文链接:http://tongliao.huatu.com/2020/0413/1630797.html

    (编辑:张老师)

    图书

    有疑惑?在线客服帮你

    公告什么时候出?

   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?

   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?

   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?

    2021万人模考超级大奖赛(每周六开考 提前报名)
    网络课程

    考试工具

    最新招考
    照片调整
    直播讲座
    职位查询
    时政热点
    备考指导
    备考图书
    砖 题 库
    首页 咨询 反馈
    京ICP备11028696号-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